苎麻夜蛾防治指导意见

近日,苎麻夜蛾在秭归县各乡镇均有发生,主要发生在大豆田和路旁苎麻丛等地。根据部分乡镇的上报情况,预计该虫在今后会偏重发生。为避免苎麻夜蛾进一步造成危害,现提出以下防治意见:


一、苎麻夜蛾形态特征


1.苎麻夜蛾俗名红脑壳虫、摇头虫等,属鳞翅目夜蛾科,一年发生3到4代,是苎麻生长期的主要害虫。幼虫属寡食性,主要为害葛藤叶和苎麻叶,也为害周边林地庄稼,是介于林业和农业之间的害虫。              

 



2.老熟幼虫60mm左右,分黄白型和黑型,秭归县多为黑型,体黑色,头部、足和尾端红褐色,体两侧有细毛,背面有两排并列的类椭圆形白斑,气门上线白色,气门下线黄色,气门四周桃红色。

二、苎麻夜蛾为害特点


低龄幼虫常集中梢部为害嫩叶,取食叶肉,留下表皮和叶脉,三龄以上幼虫则分散为害,受惊时头部左右摇摆,口吐黄绿汁液。老熟幼虫一般在隐蔽的土坎、疏松表土层内和枯枝落叶中吐丝做薄茧化蛹。苎麻夜蛾多在晚上羽化,卵多产于麻株的中、上部幼嫩叶背面,被产卵的叶面正常面变黄、下垂。


三、苎麻夜蛾防治措施


(一)摘除卵块及集群幼虫


苎麻夜蛾常见于路旁麻丛中,为防止该虫转移到农作物上,所有农户都要加强田间动态监测,勤查田块,及时摘除苎麻夜蛾卵块和集群幼虫的叶片,集中烧毁或深埋,一旦发现该幼虫危害作物,应及时就地处理。


(二)药剂防治


抓住幼虫3龄前群集为害这段时间,趁早晨露水未干前进行检查,发现群集幼虫即用2.5%敌百虫粉剂撒于叶面。三龄后采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或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喷雾均可达到很好的防治效果,具体用量参照农药使用说明书。


(来源:秭归县农业科技服务中心 刘宇 姜飞雄)

责任编辑:韩晓晴 值班编辑:付晓艳

(作者:刘宇 姜飞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