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传说《颂橘坡》

聆听屈原故事 传承屈原文化



有一次,少年时代的屈原和挚友景柏、昭春相聚,有感橘树的形美质优与矢志不迁的习性,咏物托志,写出了奇文《橘颂》,成为享誉古今的不朽名篇。本期屈原传说讲述的故事《颂橘坡》,一定会让大家感受到屈原“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的秉性与矢志不渝的爱国情志,亲爱的朋友们,赶快来一起聆听!


《颂橘坡》

——来自秭归县文化馆



颂橘坡


屈原去郢都做左徒之前,在家里交了两位很有才华的少年朋友,一个叫景柏,住在江北望霞峰麓;一个叫昭春,住在江南巴村。他们常常相约来屈原家里,不是吟诗作赋,抒发胸臆,便是说古论今,畅谈天下。三人志趣相投,感情融洽,结成了莫逆之交。


有一次,景柏约昭春同往香炉坪拜访屈原。不料屈原不在家中,屈原姐姐女媭忙热情陪同两位客人出门寻找。


他们到了读书洞,不见屈原在那儿读书;到了照面井,不见他在那儿整容;又到了玉米田,也不见他在那儿躬耕。最后大家才在香炉坪背后的山坡上找到屈原,他正在这半坡地上精心地培育橘苗。一见两位好友,屈原分外高兴,赶紧搁下手中的活计,上前和景柏、昭春参见行礼。


屈原托女媭姐回家弄些酒肴之类送来,然后便领着客人,穿过一畦小橘苗圃,来到坡顶一棵大树底下。那树下荫凉处恰有一块平地,石桌石几自然天成,三人高高兴兴围坐畅谈起来。


谈着谈着,屈原从随身带的小藤包里取出一叠简牍,把疑难处找出来向两位学友请教。景柏聪慧睿智,滔滔不绝与屈原探讨起来。昭春也很有见地,又作了一些补充。


看着景柏和昭春,屈原感叹地说:“你们两位,真是我的良师益友啊!”


气氛渐浓,景柏提出,大家欣然同意。景柏先说:“当今天下,七雄并存,逐鹿中原,各显神威。为了捷足先登,列国君王争夺能臣谋士,颇费心机。而七雄之中,各具其长,尤以魏国君贤,齐国民富,秦国兵强,而我们楚国……”


屈原和昭春静听着景柏对自己祖国的评价。


景柏接着说:“只不过是国土广阔!”


屈原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昭春正要插话,景柏又侃侃而谈:“自先灵楚庄王后,我国日渐衰弱,现已疮痍满目,危在旦夕!”


屈原觉得景柏的话有失楚国的志气,反问道:“纵是如此,我辈岂能袖手旁观?”


屈原一问,引出景柏满腹心事,索性打开天窗说亮话:“楚材尽用这是常事,我要学春秋仲尼先师,游说六国,择其贤君,完成九州大业,以遂今生大志!”


屈原万万没有想到,挚友景柏的志向竟如此不堪。真是水清能见底,明镜难照心。屈原难以容忍这种见异思迁,抛弃祖国的人。他的眉头紧锁,那颗胸怀楚国的心仿佛受到了猛然一击。


这时,女媭送酒肴来了。看见三人气色不和,连忙摆好杯碟招呼客人。安排停当,女媭姐走进橘林采摘红橘待客。突然,“啊”的一声,女媭姐惊叫起来。屈原三人近前一看,原来橘树下面有一条双头蛇正向着女媭姐“咝咝”地吐着舌信子。


说时迟、那时快,景柏拣起一块石头就砸过去,女媭姐还未来得及阻止,双头蛇即刻一命呜呼。


女媭姐说:“客人,双头蛇不能打,打了会有灾祸降临的。”


景柏说:“这两头爬的毒蛇本身就是祸害。”


屈原见景柏有这份勇气,心中暗自高兴。他借题发挥说:“这样的双头蛇,两头都长了脑袋,此时爬这,彼时爬那,到处害人,实在可恶。景柏兄,你做得对!”


说完,屈原挑了几个又大又鲜的红橘摘下,招呼两位客人回到石桌旁。


屈原递过红橘,对景柏和昭春说:“好兄弟,请尝一尝,这是楚国丰腴的土地奉献给我们的珍宝!”


景柏闻听屈原话中有话,低头不语。拿起红橘,温润如玉;剥开表皮,香气扑鼻;送入口中,甘甜清爽;吞入腹里,回味无穷。景柏品着橘,似乎若有所思,渐渐又显得面有愧色。


昭春心知肚明,提议道:“屈原兄,景柏兄,大家不妨以手中红橘为题,作诗应景吧!”


此话正合屈原之意,景柏也有心转移话题,连连点头。


昭春为先,作诗一首歌颂橘树的风貌。


接着,景柏诗才迸发,赞美红橘的甘醇。


最后,屈原把橘树的形美质优与矢志不迁糅合在一起,咏物托志,写成了千古名篇——《橘颂》:


后皇嘉树,橘徕(lái)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曾枝剡(yǎn)棘,圆果抟(tuán)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精色内白,类任道兮。  纷缊(yūn)宜修,姱(kuā)而不丑兮。嗟尔幼志,有以异兮。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愿岁并谢,与长友兮。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年岁虽少,可师长兮。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屈原一首《橘颂》咏罢,昭春听得如醉如痴。


而橘树绿叶白花的优美外形,葱茏挺拔的傲岸英姿,汁多味甘的芬芳佳果,独立忠贞的高洁品格,一下子触动了景柏心中复杂的感情。


景柏又羞又愧地说道:“屈原兄,树木尚可如此,我等岂敢舍弃楚国!我们定会将满腹热忱投抱给国家,让楚国重振雄风。”


景柏还请求道:“屈原兄,给我们一些橘苗吧,让我和昭春把它栽在望霞峰麓和巴村,让它们在楚国的土地上成长为有用之材!”后来,屈原奇文《橘颂》说服景柏的故事流传开来,人们就将香炉坪背后那块半坡地称为颂橘坡,而柑橘从此也在望霞峰麓和巴村扎下根来,并逐渐在楚国广袤的疆域推广培植,直到如今,远近驰名。那首写自屈原少年时代的《橘颂》,更是成为享誉古今的不朽名篇。


(来源:秭归发布)

责任编辑:袁楠 值班编辑:周桂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