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守护绿水青山 ——谱写宜昌生态环境事业壮丽篇章


编者按


七十年光阴荏苒,风雨兼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宜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全局性、战略性的大事来抓,开展了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实践活动。


一代又一代宜昌生态环境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的工作要求,不忘初心、众志成城、克难奋进,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长江大保护为重点,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厚植“绿色”未来。


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不断壮大


1980年4月,根据中央(1978)第79号文件关于“工业集中的城市,设立环境保护局”的规定,宜昌市革委会环境保护局成立,我市环境保护事业开启征程。


1992年4月,经宜昌市政府批准,全市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机构——宜昌市环境保护局成立。


今年2月,根据《宜昌市机构改革方案》,组建宜昌市生态环境局,对外加挂市黄柏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综合执法局牌子,不再保留宜昌市环境保护局。


7月,全市14个县(市、区)生态环境分局完成更名、挂牌,成为宜昌市生态环境局的派出机构。


漫漫征程,风雨同行;沧桑巨变,春华秋实。


宜昌生态环境机构设置从无到有,队伍建设从小到大,工作职责从最初的“三废”治理、单一的工业污染防治,拓展到今天的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农村环保、环境监察、环境监测、环境宣教、辐射监管、环境科研等多个领域。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


宜昌生态环境人坚定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初心使命,推动市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不断发展,让生态环境保护在优化全市经济发展、保护和改善环境状况、保障人民群众环境权益、维护环境安全、服务全市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长江“颜值”“绿值”不断刷新


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


壮士断臂,2016年冬,宜昌关停了地处沿江1公里“红线”范围内的田田化工……对134家化工企业实施“关改搬转”,宜昌“化工围江”难题就此破冰。截至2018年,宜昌已“关改搬转”52家,今年还将继续“关改搬转”40家。


乘胜追击,宜昌打出了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的组合拳,不断刷新长江的生态“颜值”和产业“绿值”,让一江清水持续东流。


做“减法”,长江左岸的三新磷酸公司窑法磷酸生产装置、长江右岸的宜都香溪化工公司石灰窑,全部拆除。


也做“加法”,高标准建设专业化工业园区,引导企业向高精尖转型升级。三宁化工年产60万吨乙二醇等技改项目,正全力以赴,加速推进。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首站来到宜昌,考察调研长江生态环境修复工作,把脉长江经济带建设,对宜昌破解“化工围江”等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着眼当前,争取全国试点,启动湖北长江三峡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投资103亿元,部署枝江金湖湿地修复工程、宜都“十里桃花”国土整治等6大类103个项目。


心系未来,培育生态公民,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编写《生态小公民》系列读本,引导中小学生成为生态文明理念的践行者、推广者;培育“三峡蚁工”“稻草圈圈”等志愿服务组织,保护长江母亲河。


综合施策,当年全省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评估考核中,宜昌综合得分位居全省第一。


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


“宜昌有条黄柏河,微风吹拂荡清波,绿草茵茵树婆娑,草丛藏着小花朵……”


打好碧水保卫战,改善流域水质,宜昌以黄柏河为突破口,先后探索河湖长制、创新“公安+环保”模式、组建黄柏河综合执法局、出台黄柏河流域保护条例等。


同时,宜昌还以“水十条”为重点,启动了氮磷污染防治、重点流域治理、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各个击破,2018年,宜昌纳入国家及省“水十条”地表水考核的9个断面水质优良率100%,16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100%。


唤回“宜昌蓝”!全市范围内20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全部“清零”,20蒸吨及以上的燃煤锅炉实施升级改造,执行超低或特别排放限值;全市全面退出煤炭生产领域;渣土车换上环保新装,在全省率先完成黄标车及老旧车淘汰;油气回收综合治理全面完成;分类整治“散乱污”企业;开展企业无组织排放、挥发性有机物、脱硫脱硝等专项治理……


成效是显著的。2018年,我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74天,优良天数比例76.1%,改善幅度居全省第一,达到近5年来最好水平。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宜昌还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开展了土壤详查工作成果运用,“关改搬转”化工企业遗留地块土壤治理等工作;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开展了岸线码头专项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使全市的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提升。


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态环境新期待,依然任重道远。未来,宜昌生态环境人将继续发扬苦干实干精神,久久为功,为建设美丽宜昌作出新的贡献!


宜都分局


宜都分局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打造绿色生活。


污染防治攻坚战中,通过持续开展源头治理,持续加大秸秆禁烧管控力度,持续加强大气污染防治信息化能力建设,防治大气污染;通过开展重点行业水污染防治,落实饮用水源地和重点湖泊保护措施,切实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严格落实入河排污口水功能区监督管理,防治水污染;通过对土壤重点监管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为 “关搬转”化工企业争取政策,防治土壤污染。


环境监管执法中,开展现场检查230家次,下达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45份和行政处罚决定书27份。同时加大环保法配套实施办法运用,移送公安机关并实施行政拘留1起,涉嫌污染犯罪移送1起。将水、气在线自动监测设施纳入宜昌市级污染源应急平台管理,不断增强企业排污管理能力。


打造绿色生活中,以2019年“六五”环境日为契机,开展了全国首个“绿色生活日”活动,发布了《绿色生活方式指南》和《绿色生活宜都宣言》,倡导政府、企业、公众在“衣、食、住、行、用、教、游、养”八个方面践行绿色生活,并以“绿标、绿曲、绿书、绿星、绿跑、绿餐、绿站、绿会、绿展、绿秀”为主要内容,打造绿色生活城市标杆,吸引宜都市民广泛参与。


枝江分局


枝江分局综合施策,奋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大气方面,全面实施系列现代化监管手段,建成了空气质量监测微站、秸秆禁烧“天眼”系统,推进湖北化肥、三宁化工等重点企业清洁化生产改造;关停搬迁6处散煤生产经营点;完成全市52家加油站油气回收治理等,今年上半年,枝江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幅度排名全省第7。


水方面,设立市级、镇级、村级河湖库渠长280名,开展地表水实现监测分析,治理玛瑙河流域,使水质逐渐向Ⅲ类靠拢;全市乡镇污水处理厂实现全覆盖,4家已建成污水处理厂全部执行一级A排放标准并稳定运行;完成城区五柳湖、杨家垱黑臭水体整治,金湖获评“长江经济带最美湖泊”。全市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长江枝江段水质稳定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


产业绿色转型方面,以壮士断腕、刮骨疗伤的决心破除“化工围江”局面,全面推进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实现了产业、园区和企业的“三个转型升级”。2018年,枝江破解化工围江工作获得国务院通报表扬。


人居环境治理方面,在城乡路边撒满花籽,构成“人在画中游”的美景;打造美丽村庄、美丽庭院,马家店街道部分村(社区)将生活废弃物再利用装扮屋院,被中国环境报进行了专题报道。


当阳分局


当阳分局加大环境监管执法力度,推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


开展检查监督。开展双随机检查、项目建设事中监察、环境违法行为后督察。对化工、陶瓷、涉危等重点企业进行污染风险排查和环境安全检查,督促企业规范使用环保设施和在线监测设施。开展涉水企业非法排污检查,完成冷水港、黄花沟及沮河干流排水企业检查,督促企业稳定达标排放。


大力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对10个村开展农村环境整治,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开展清沟、清渠、清堰塘,修路、栽树、改厕、建处理设施等环境整治活动,农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加大处罚力度。通过巡查和举报,对167个环境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取证,对查证属实的165个违法违规行为下达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对40起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立案查处,其中罚款35件、处罚总金额458万元,涉嫌刑事案件移送公安5件。


通过强力执法,促进了中央环保督察问题的整改落实。截至目前,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和交办我市的信访件均已完成整改;省级环保督察交办我市的16项问题,已完成10项问题整改,其余的6项问题正在有序推进中;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交办的12项问题正在有序整改中。


远安分局


远安分局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不懈抓好大气、水、土壤环境整治。


让天更蓝。在全县布局50余个监测点,连续20天开展现场监测,动态研判,找准冬防重点污染源。强力禁柴,大力开展鸣凤城区清洁能源替代工作,更换天然气炉。全力治企,以化工、建材行业企业为重点,推进环保设施建设和环境问题整治。


让水更绿。开展“双随机”抽查,并委托第三方对全县重点企业不定期开展“环保体检”,对发现的问题进行限时整改。精细管理,在沮河及黄柏河流域加大布点密度和监测频次,实行全方位、全天候、全覆盖加强环境监管,确保主要支流水质明显改善。


让土更净。将土壤环境治理纳入化工企业专项整治及转型升级任务,同步研究、统筹推进。累计投资近1000万元对楚原化工关闭现场环境综合治理和土壤修复,消除环境负面影响,督促惠明磷化、丰泉磷肥厂、永辉化工回填空池、清理沟渠、拆除烟囱等,完善厂区应急处置措施。


让乡村更美。紧紧围绕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流域生态修复、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等方面,开展了鹿苑河流域环境整治工程建设、五里河流域环境治理项目建设等工作,为“美丽远安,村村诗画”巩固基础。


兴山分局


兴山县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统领,全力推进全域全境生态修复,确保一河清水汇峡江。


构建全域长效推进新格局。将生态大保护建设纳入重要工作内容,成立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香溪河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的意见》《加强香溪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的决定》等,形成共抓香溪河大保护的工作格局和治理体系。


持续改善香溪河水质。统筹生态、住建、水利等部门力量,构建区域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推动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控联治。推进河道修复,2017年以来,先后关停4座小水电,将6座小水电转型为供水、人造瀑布景观,其余74座小水电全部改造泄放生态流量,并打造出十多处自然水景观。今年5月,兴山县被国际小水电联合会授予全国首个小水电绿色发展示范基地。


构建现代生态经济体系。支持兴发集团转型升级,高标准建设宜都兴发生态工业园区,加快推进猇亭、东山园区转型发展,以“飞地经济”拓展县域绿色发展空间。坚定不移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引导水资源、水生态与旅游开发相结合。推进工业园区“控规、提标、转型”,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全力打造碳基、硅基试验区。


秭归分局


秭归分局水岸同治,全力推进长江生态修复。


消落区综合治理中,秭归通过加强消落区保护,促进消落区生态自我修复;实施库岸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治理县城及移民搬迁集镇岸线13.1公里,治理消落区面积约3.8平方公里;生态治理童庄河、吒溪河、香溪河消落区,保护岸线1.04平方公里、恢复植被1.85平方公里。


长江清漂保洁中,秭归连续15年开展境内长江干支流清漂,每年投入清漂船只6500船次以上、人工16000人次以上,年打捞漂浮物在2万立方米以上。打捞上岸的漂浮物经华新水泥公司水泥窑协同处置系统进行焚烧利用,实现漂浮物无害化处理和节能减排双赢。


非法码头整治中,秭归按照“拆除到位、清场到位、复绿到位”原则,取缔和拆除非法码头16个,恢复自然岸线3000米,补植复绿1.2万平方米。大力开展岸线码头规范提升和环境整治,对全县18个码头开展环境综合整治。


船舶污染防治中,秭归的8家备案的船舶污染物接收企业,积极开展船舶垃圾、生活污水、油污水的转运及处置。探索岸电工程,每年可为过往临时停靠船舶供电1200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460吨、二氧化硫排放79.1吨、氮氧化物排放108.64吨,基本实现“锚地不再有噪音、船头不再有黑烟、江面不再有油污”。


长阳分局


长阳分局以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为己任,努力打造山水长阳,县域生态环境指数稳定处于“良好”区间。


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以整改中央和省级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为重点,按照“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的要求,全面落实乡镇、部门和企业环境保护日常监管的属地责任、职能部门的行业监管责任和企业的主体责任。从今年5月开始,实行每周县长办公会调度重点环保问题整改,确保各项整改工作按时推进、落地见效。


保障人民群众环境利益。严格落实大气管控措施,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开展县级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评估和乡镇级饮用水水源地基础信息调查工作,强化入河排污口污染治理。同时,抓好源头管控,重拳打击环境污染行为,截至目前已移送公安机关治安行政拘留案件2起,对8家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依法进行查处,已处罚款111.5642万元。


增强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围绕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目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截至2018年底,已创建3个省级生态乡镇,22个省级生态村,63个市级生态村。2019年计划创建1个省级生态乡镇,5个省级生态村,11个市级生态村。


五峰分局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坚持“生态立县”,破解发展与保护的矛盾。


五峰森林覆盖率达81%,拥有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柴埠溪国家森林公园4大国字号生态品牌,属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同时,五峰又属于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是湖北省深度贫困县。


坚守生态底色,护好“绿水青山”。五峰坚守“绿水青山”生态初心,划定红线面积991平方公里,占县域总面积的41.8%;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全县化工企业归零;2018年优良天数占比达92.4%,连续三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立足生态优势,探路“靠山吃山”。五峰将绿色全覆盖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围绕一个“绿”字加快发展茶叶、五倍子、花卉苗木等九大生态产业,用生态产业铸就脱贫致富绿色“饭碗”,全县特色产业基地达到55万亩,带动贫困户增收比例达到95%以上。


聚焦绿色崛起,打造“金山银山”。对外跳出五峰办“飞地工业”,对内在区域内向绿色发力,推动茶、农、文、旅深度融合。近年来,五峰先后入选“中国生态旅游大县”“中国百佳深呼吸小城”“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试点县”,被命名为“世界茶旅之乡”“中国茶旅大会永久会址”。


夷陵分局


夷陵区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建设“强区主城、富美夷陵”提供良好支撑。


规划先行。全面落实“生态优先、统筹考虑、适度开发、确保底线”,先后编制《夷陵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夷陵区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夷陵区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17-2023年)》等多个规划方案。


顶层推动。严格按照生态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属地总责”要求,层层落实责任。率先在全省县市区成立了环境应急监控指挥中心,大力推行“环保+公安”联动执法模式,使环保执法与行政监察、刑事司法有机衔接。


抓好整改。明确阶段性任务和中长期整改目标,开展“举一反三”自查,将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纳入清单,集中解决。磷矿开采监管、饮用水源保护、自然保护区整改等工作获得了中央、省、市充分肯定。


合力攻坚。以黄柏河、玛瑙河等6条河流为重点开展专项治理;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力度,关停非法养殖场46家,拆除违建养殖场90家;围绕建筑工地、道路交通和露天开采扬尘开展“三大”专项治理行动,取缔长江沿线21家和黄柏河沿线16家非法码头,恢复生态岸线35公里。完成全区农用地土壤详查,并出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


西陵分局


西陵分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力推进绿色发展。


分局成立以来重点开展危废规范化管理、省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数据核算、西陵区大气预警整改、群众信访投诉受理等工作,并同步做好西陵区环南征收拆迁、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多次召开区委常委会和区政府常务会,专题讨论并印发《西陵区2019年大气污染防治预警响应整改工作方案》和《西陵区生态省建设2019年工作实施方案》。会议同时对全区大气污染防治、落实生态省建设等重点环保工作进行了安排:区环委会印发《西陵区2019年大气污染防治预警响应整改工作方案》;增加预算30万元对胜利四路白龙岗等老旧小区200户居民家中安装油烟净化设施;按《方案》要求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督察专班,确保大气预警整改工作落实。9月26日召开专题会议并印发《西陵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百日攻坚”行动方案》,推动环境空气质量稳步改善。


下一步,西陵区分局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发有为,顽强拼搏,努力为绿色西陵、美丽宜昌作出新的贡献。


伍家岗分局


伍家岗分局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做美丽宜昌增色添彩的行动者。


深植绿色基因。将生态文明与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区委中心组学习,多渠道、积极开展生态环保宣传,提高企业和公众的环保意识。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活动,持续推进“生态示范村”、“绿色社区”、“绿色校园”等创建。


实行无缝监管。全力推进创新试点“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和“山长制”“河长制”工作,打通环境监管最后一公里。加强街乡环保能力建设,落实部门、街乡、社区大气污染防治“一日双巡”工作机制。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全力抓好“清废行动”、“绿盾行动”、环保专项行动。认真开展自查自纠,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强化责任意识。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水环境治理中,明确“一江两河六库”三级河库长制,推进柏临河、运河等水域生态修复,整治入江入河排污口24处,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兴建5座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清废行动中,对沿江沿河工业企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处理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共检查28家,查处问题7家。大气污染防治中,借助科技手段实施“精准治霾”,开展建筑(拆除)工地扬尘、工业企业、露天焚烧、“散乱污”企业、餐饮油烟污染等多个专项整治,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点军分局


点军分局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改善水环境质量。对全区河流、饮用水源地等聘请检测单位定期开展监测,全面准确掌握水体水质情况。加强重点排污企业在线监控设施监管,督促排污单位加强污染防治设施的运行管理,确保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真实、准确、有效,确保主要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


改善空气质量。制定《点军区蓝天保卫战2019年实施方案》《关于实施高温月份臭氧污染临时管控的通知》等,提高管控能力。引入走航监测排查污染源,使用红外线无人机提高夜间巡查水平,准确定位污染源,为大气污染治理提供技术支持。对群众反复投诉的重点企业实行领导带班蹲守制,弄清污染源头,主动解决问题。成立大气污染防治联合执法专班,开展日常巡查,对环境违法行为严厉查处。


开展土壤治理。完成《2018年度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自查,按照《点军区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2019年重点工作清单》安排部署了2019年全区危废规范化管理工作,对“2019清废行动”交办问题进行现场核查并交办职能部门整改销号。开展固废问题自查,第一批自查的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


猇亭分局


猇亭分局实施绿色猇亭三年行动计划,统筹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推动生态修复走在全市前列。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近年来,猇亭投资40多亿元,建设43个绿色环保项目。大气方面,聚焦大型化工企业,提升兴发集团宜昌新材料产业园甲醇回收率,同时开展推进秸秆露天焚烧、餐饮油烟综合整治等;水方面,对云池河进行综合治理,打造“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生态河道;土方面,完成善溪冲水库土壤污染调查,实施兴发楚磷地下磷污染和宜化肥业尾矿库封场绿化工作。目前,全区绿色发展基础配套和功能配套能力全面提升,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推进全流域全地域治理。加快厂网一体化和绿色生态水网PPP项目实施,着力解决猇亭污水处理厂能力不足、长江总磷超标、居民集中生活区雨污合流等突出问题。同时以“湖北长江三峡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为抓手,推动全域治理。


推进环工产业转型升级。猇亭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关停4家化工企业,落实“四清措施”。面对“阵痛”,猇亭引导区内企业清醒认识化工产业的发展趋向,支持企业发展附加值更高、更环保、更具核心竞争力的产品。近两年,猇亭化工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下降19.8%,精细化工展化工产值比重上升12%,逐步成为全市化工企业搬迁改造的典范。


高新分局


高新分局紧紧围绕改善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统筹推进污染防治各项工作。


科学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巩固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成效,将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履职尽责项目清单,印发《宜昌高新区污染防治攻坚三年行动方案》等一系列工作方案,强力推进生态环保重点工作落地落实。


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以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三线一单”为手段,从空间管制、总量管控、环境准入等方面,做好环境管理工作。全力支持自贸区建设,结合自贸片区产业定位、环境容量以及环境制约因素,改革环评审批方式,在全省首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负面清单和豁免清单。


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检查力度和检查频次,在深入开展违法案件查处、污染物在线监控等基础上,精准聚焦污染治理的薄弱环节,增强项目管理与监管执法联动,加强建设项目环保事中事后监管,将环评手续的办理情况、环保措施执行情况等纳入招商引资项目后评估内容。印发《宜昌高新区环保领域法治宣传专项行动方案》,为建设“美丽高新”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来源:三峡日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