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丨“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称号被这个秭归人拿下!



“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何明国

终于等到属于他的证书啦!

全省共计18人获此殊荣

而整个宜昌市只有他一人!

为他点赞!

恭喜何明国

向他辛勤的劳动致敬!

何明国为何这么牛呢,竟然选上“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且听小编慢慢告诉你……

上世纪七十年代,郭家坝镇邓家坡村的罗伯特脐橙35号、36号就闻名中外,而秭归很快跻身全国四大脐橙出口基地县。

上世纪八十年代,秭归的柑橘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脐橙之乡”。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这里的脐橙却遭遇滞销,罗脐越来越难卖,很多外地客商转到江西一带收购脐橙。最低谷时,罗脐只能卖到几角钱一斤。

邓家坡的村党组织书记何明国就在想,所有的脐橙都在春节前销售,如果能够错开高峰期,培育出晚熟品种,肯定有更大的竞争力。

1999年,何明国将华农的教授团队请到村里,实地考察邓家村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得出这里可以搞晚熟脐橙的结论。

2002年7月,何明国上任合村并组之后邓家坡的村党组织书记,引进晚熟脐橙的想法得到了秭归县农业和科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

 从2003年开始,晚熟品种—红肉和伦晚,在邓家坡村开始试点。

种植脐橙是邓家坡村家家户户的产业。但晚熟品种的周期至少12个月,相对于8个月成熟期的罗脐,村民们不愿意冒风险,加上品改得砍掉老树重新种树,几年时间才能产生效益,大家更不乐意了。 

最关键的一点是,晚熟品种出来了,能不能卖到4元钱一公斤?何明国没法给村民们一个准确的答案,只能以错峰销售的优势说服大家。

按照先期计划,2003年将1000亩罗脐品改成红肉,同时引进3株伦晚幼苗进行栽种。

为了推广,村里掏钱购买了枝条和塑料薄膜,送到村民家中。为了品改顺利实施,何明国兄弟姐妹5人率先进行了品改,共约40亩。

2005年,第一批品改的红肉让村民受了益。那一年,红肉最高能卖到10元一公斤,而同时期的老品种——罗脐只有1.6元一公斤,且少人问津。 

效益是最大的推动力。看到第一批品改的村民兜里鼓起来了,剩下的都跟着改。与此同时,从2007年开始,3株伦晚经过培育,在村里大规模铺开。2007年、2008年、2009年,伦晚占了总面积的85%。 

品种改良使伦晚和红肉脐橙实现了整村推进。伦晚的最高售价曾达到16元1公斤。

邓家坡村一组的何明强、王宏荣、何先朵,各种有20亩脐橙,经过品种改良和精细管理,效益年年上升。2017年,这三户每家脐橙收入都超过了80万元,2018年,都有望突破百万元。

张登华,是后靠移民户,家里只有5亩脐橙园。2017年,他家收获脐橙2万多公斤,收入16万多元。王芳一家种有10亩脐橙,2017年收获脐橙4万多公斤,收入46万元。

邓家坡村不仅自己的村民富了,还带动周边的村民富了起来。每年到了给树木上肥、打药、田间管理和摘果的时节,就会雇佣周边的村民。打药300元/天,田间管理每人每天220元。有些勤快的村民,光帮忙采摘脐橙,每年都能挣几万元。

种了一辈子柑橘的四组村民蔡祖金说:“过去一年忙到头,口袋里的钞票寥寥无几,是村里帮助我们迅速调整品种结构。今年的脐橙还挂在树上,订单就来了。”

邓家坡村党总支书记何明国说:“一心一意,齐心协力,把一种水果种到极致。品种改良,精细管理,专注一品,这就是我们成功的三点经验!”

部分素材来源于县农业局、郭家坝镇镇府、秭归发布及网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