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水柱,冲出个生态秭归!

在临近郭家坝镇文化村的八角庙电站,正值雨水充沛的盛夏,从拦水坝泄下的水流犹如一道瀑布,激流直下、水花四溅;河道两岸草木崴蕤,生长旺盛的藤萝植物攀爬至电线上犹如一道绿墙,与河道里的水流共同构成了绿白交织、动静相宜的生态河廊。

八角庙电站位于童庄河流域。30公里长的童庄河分布有12家小水电站,全部采用梯级开发、引水式发电。别看如今这里生气勃勃,去年11月份之前,因常年拦水发电,这里几乎变成了一片戈壁。

生态放流前

生态放流后

短短10个月时间,童庄河由戈壁滩变生态河廊,这惊人的变化不禁让人好奇,到底是什么让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八角庙电站,最显眼、水流最湍急的就是拦水坝旁的一道水柱。正是这道水柱,成就了童庄河戈壁变绿洲的奇迹。

电站经理陈德高介绍,这道水柱就是生态流量出水口。电站从去年开始整改了三次,现在排水管内径(半径)是278毫米,流量是每秒0.35立方米。

生态流量,是指水电站对下游河道水生态、水环境用水所需的下泄流量。原则上生态基流取值不小于坝址处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的10%;当天然来水流量小于规定下泄生态流量时,按实际来水流量泄放;对确不具备生态流量泄放条件的,采取枯水季节不发电等措施来保障河流生态基流。八角庙电站按照不低于10%的泄放标准,采用了渠道埋管式泄放。

全县境内有8大水系32条河流,分布着107座农村小水电站。这些小水电站在提供清洁能源的同时,也因下泄生态流量不足、梯级过密等原因,造成了不少河段减流甚至干涸等环境问题。

▲八角庙电站

从去年起,县水利局成立了工作专班,按照省市部署,以“整改不彻底、不达标就停产”的决绝态势,全面开展小水电站生态流量泄放达标改造,以修复流域生态。

县水利局防汛办工程师龚万立介绍:目前小水电站改造采取的是四种方式,一是坝上开凿;二是渠首埋管;三是闸门开孔;四是阀门限位。按目前效果来看,全县107座电站都达到了标准,在水电系统有这样一句话:生态流量泄放工作,全省看宜昌,宜昌看秭归,秭归看九畹溪。

图丨九畹溪(王罡/摄)

秭归小水电站占全省总量的6%以上,是全省小水电最密集的县。九畹溪流域则是全县小水电最密集的区域,43公里长的流域内分布着42家电站,也就是说平均每隔一公里就有一座电站,因此该流域也是全县生态流量泄放改造的重地。那么九畹溪流域改造后的情况又如何呢?

县金能水电公司旗下的坝后和板桥两座电站位于九畹溪流域的上游,从拦水坝底部生态孔排出的水柱源源不断注入河道,只见河道内溪水淙淙、鸟语虫鸣、植被丰富,充满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

金能水电公司采用的是怎样的改造方法?又是如何进行管理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看。

童庄河流域和九畹溪流域的电站占全县总量的50%,这两个流域的变化也是全县开展生态流量泄放后,各流域生态得到修复的一个缩影。去年底,全县107座电站全部完成了改造任务。

开展生态流量泄放,修复的是流域生态,维护的是河流健康,受益的是广大群众。但哗哗的流水,也流走了电站的部分收入,影响了电站的经济效益,直接损失在10%左右。

▲金能水电公司副经理向卫华正在计算因生态放流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在金能水电公司的报表上,元至7月,仅一座水库的生态泄放量就达到342万立方米。公司副经理向卫华算了一笔账:“没搞生态排放以前,每年冬季大概停产1个月,生态排放后一定会停产3个多月,仅一年就损失了130多万元。”

正是基于经济利益,目前县内有极少数电站业主对生态流量泄放工作有抵触情绪、持消极态度,或泄放量不达标,或白天泄放、晚上堵塞,或工作日正常泄放、节假日减量。

▲在8月2号的巡查中,工作人员发现,水田坝乡某水电站的生态流量泄放口被石头、沙袋堵塞。

而面对全县小水电站存在的问题,县水利局工作专班也将加大巡查频次,采用不定期检查、节假日抽查、鼓励群众举报等方式,严厉打击不法行为。

☟ 戳视频,看县水利局如何应对全县小水电站存在的问题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